三国东吴 “温麻船屯”、晋温麻县、唐长溪县、元福宁州、清福宁府,而今是--海西明珠:霞浦!
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正为霞浦描绘出“一个主轴、四个板块”的城乡发展新蓝图。
一座“绿色、生态、宜居”的面积近50平方公里的滨海新城将崛起于海峡西岸。
霞浦,镶嵌于我国黄金海岸线中心点的一颗明珠,是海峡西岸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县份。
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
霞浦建县历史至今1728年,三国时期,东吴孙权在此设立造船基地,史称「温麻船屯」。晋太康三年(公元282年)始设温麻县,唐代(公元742年)改称长溪县,元代(公元1286年)升为福宁州,清雍正朝(公元1734年)升为福宁府。为福建「八府」之一。
境内现存的「黄瓜山古人类贝丘遗址」,经考古专家发掘证明,距今3500-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霞浦就有古人类居住,并出现文字,同时涉及南岛语族起源问题,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考证,黄瓜山贝丘遗址与台湾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类型相似。被称为「八闽第一古刹」的建善寺,是唐代中国佛教五大禅宗之一的沩仰宗创始人、霞浦籍高僧灵佑大师的出家地。日本最大佛教—真言宗的创立者空海大师,唐朝时到中国求法,遇台风漂泊霞浦获救,后学成回国;霞浦从此成为日本真言宗信徒心中的「圣地」,每年到此朝圣,形成全国特有的「空海文化」。霞浦是妈祖母亲的祖籍地,是妈祖的「娘家」,松山妈祖庙是两岸民众共同的信仰。
区位独特 交通便捷
霞浦位于我国黄金海岸线中心点,是福建北连长江三角洲的理想桥头堡,是两岸文化经贸交流的前沿平台。已建成通车的沈海高速公路和福温高速铁路穿境而过,特别是2009年9月,福温高速铁路动车组的开通,使霞浦进入了高铁时代,拉近了与外界的距离,长期困扰和制约霞浦发展的交通「瓶颈」得以打破。当前,霞浦南到福州、北至温州仅50多分钟车程,到达上海5个多小时霞浦机场主体工程已于2008年投入使用,民用航站楼也将于2011年底投入使用。三沙港并入宁德港作为一类口岸开放,并被确定为福建省6个台货海上快运试点口岸之一,霞浦的「陆、海、空」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。
山海资源 独具魅力
霞浦是全国拥有最大海域(2.89万平方公里)、最长海岸线(480公里)、最广浅海滩涂(698平方公里)、最多岛屿(196个)的沿海县份。其中深水岸线61公里,可建造20-50万吨级深水码头泊位61个,为国内独有,世界少有。
海洋资源丰富,海洋鱼类多达700余种,滩涂生物200多种,水产品年产量达35万吨,位居福建省第二。霞浦盛产海带、紫菜、大黄鱼,享有「中国海带之乡」、「中国紫菜之乡」、「中国大黄鱼之乡」之美誉。
山海风光瑰丽壮美,旅游资源得天独厚。「海国桃源」杨家溪,名列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太姥山「山、海、川」三大景点之一,拥有「水墨杨家溪」之称。480公里海岸线逶迤多姿;104万亩滩涂披彩流金;196个岛屿星罗棋布;35公里港湾连绵不断;20多个沙滩点缀其中。尤其是位于东南部的东冲半岛,更是享有「中国最美丽半岛」之美誉。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,被中国旅游规划专家誉为「梦幻海岸,休闲天堂」。
台缘特殊 民情相融
霞浦与台湾隔海相望,三沙港距台湾基隆港126海里,西洋岛与台湾西引岛仅距10海里,两岸语言相通,民俗相近,自古通商通航,来往密切。据两岸地方志记载,早在清朝年间,就有大批三沙籍官员官兵赴台,两地民间开展粮食等贸易活动,至今台湾基隆港还有和三沙相同的地名「三沙湾」、「狮球岭」及「三沙湾邮局」。1979年,福建省政府在三沙设立了全省首个台胞接待站,率先开展对台小额贸易和渔工劳务输出业务,三沙口岸先后被省政府确定为台轮停泊点和维修点。2006年,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在霞浦设立全国首个「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」。